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8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530篇
地球科学   48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Average velocity in streams is a key variable for the analysis and modelling of hydrological and hydraulic processes underpinning water resources science and practice.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s the impact of the sampling duration on the quality of average velocity measurements acquired with contemporary instruments such as 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s (ADV) an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 (ADCP). The evaluation combines considerations on turbulent flows and principles and configurations of acoustic instruments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conducting customized analysis for uncertainty analysis purposes. The study sheds new insights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he uncertainty in the measurement of average velocities due to variable sampling durations acting in isolation from other sources of uncertainties. Sampling durations of 90 and 150 s are found sufficient for ADV and ADCP, respectively, to obtain reliable average velocities in a flow affected only by natural turbulence and instrument noise. Larger sampling durations are needed for measurements in most of the natural streams exposed to additional sources of data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基于F-范数的不确定性平差模型的解算效率,给出直接迭代算法进行参数估计。该算法无需SVD,解算过程简单且易于编程计算,同时给出迭代不收敛时的SVD-解方程算法。二元线性拟合及沉降观测AR模型的算例结果表明,这2种算法正确可行,与SVD-迭代算法具有等价性。当迭代收敛时,宜使用直接迭代算法,收敛速度更快,解算效率更高;当迭代不收敛时,可釆用SVD-解方程算法。  相似文献   
3.
敦煌-格尔木铁路沿线地形复杂、起沙因素多变、沙源丰富,沙害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对其风沙活动规律还未有研究,不利于防沙工作的开展。为此,通过对自北向南的5个观测点(S1、S2、S3、S4、S5)风速和风向的观测、计算和分析,利用平均风速、起沙风况及输沙势对敦格铁路沿线的风动力环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5、S4和S3的风况对铁路风沙灾害防治意义较大。S5年平均风速、起沙风频率和输沙势最大,春季风沙活动最为强烈,且风向单一、风力强劲,风沙运动方向基本与铁路垂直,沙粒易在铁路附近堆积。S4夏季风沙活动最为强烈;S3春季风沙活动最为强烈,且风向单一,S4和S3的风沙运动方向与铁路夹角小于90°,附近沙源广阔,铁路易受风沙侵蚀,阻碍交通运营。  相似文献   
4.
地震前后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表达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的量化指标——区域应变率、应变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对南北地震带各水准监测区近30年的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实际计算.并结合具体震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震前后形变场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地壳运动状态,对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蚁群算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持续发展体系分类的基础上,应用蚁群算法对可持续发展各分类指数公式和综合指数公式进行优化,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评价结果与现状分析一敛。结果表明该模型简单适用、有良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6.
分组密码是数据通讯中最常用的数据加密方式,以DES为例分析现有分组加密算法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可变密钥加密和变长密文输出两个新思路,可应用于所有现有分组加密算法以提高安全性,并就该方法的安全性、效率、具体应用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探讨用遗传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考虑到控制系统稳健性的要求 ,用遗传算法寻找出控制系统最佳稳定域 ,实现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寻优。阐述了用遗传算法求解问题的步骤和参数的取值 ,并用仿真实验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优化中 ,遗传算法具有其他算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矢量数据栅格化的一种有效方法——环绕数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矢量数据栅格化是GIS数据处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已存在多种栅格化方法,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本文首次提出了环绕数法,它基于计算几何转角理论,通过计算跨越数来确定环绕数,是一种简单、高效、易于实现的栅格化方法。应用环绕数法,不但可以完成简单多边形的栅格化,而且可以完成自交多边形的栅格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等效反射率、平均等效反射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以2006年10月在崇明东滩湿地采集的地面光谱反射率数据和MOD IS地面反射率产品为基础数据,计算了试验区等效反射率和平均等效反射率,开展了平均等效反射率与MOD IS反演反射率的比较分析,对MOD IS地面反射率产品精度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contact calculating algorithm for contacts between two polyhedra with planar boundaries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3-D DDA). In this algorithm, all six type contacts in 3-D (vertex-to-face, vertex-to-edge, vertex-to-vertex, face-to-face, edge-to-edge, and edge-to-face) are simply transformed into the form of point-to-face contacts. The presented algorithm is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and it can be easily coded into a computer program. In this paper, formulations of normal contact, shear contact and frictional force submatrices based on the new method are derived and the algorithm has been programmed in VC++. Examples are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new contact rule between two blo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